今日听碟|这张不太出名的中国摇滚合辑,也是价格很贵的国摇合辑
上周在线看了“你要好好的演唱会”,一个上世纪出道的国摇乐队拼盘演唱会,这也让我想起在九十年代同样红红火火的国摇拼盘合辑。
那时候国摇的合辑,大概有三大系列,一个是“魔岩唱片”的“中国火”系列,最终虽然只发了三辑(据说还有录好的第四辑),但基本奠定了那个年代国摇拼盘的水准高度。
第二个是老哥的“摇滚北京”系列,这个系列也出到第三辑,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全国范围选队的“另类拼盘”。这些唱片部分也在香港和台湾两个地区发行过,“摇滚北京”系列的第一辑,在香港是“永声唱片”发行的,第二辑是“D.I.Y.音乐”发行的。到了台湾地区,则由“BMG唱片”将“摇滚北京”的前两张和“另类拼盘”,一起归类为“赤地系列·摇滚中国”发行。
老哥的系列,和“中国火”一样,同样是高纬度、高质量的,其中尤其包括了当时国内最有潜力的乐队,像“指南针”、“轮回”、“穴位”、“石头”、“苍蝇”、“面孔”、“做梦”、“鲍家街43号”、谢天笑等等,都是从这些系列最早亮相的。
第三个就是饱受争议的“青山”系列,虽然“青山”因为制作上的粗糙而一直被人诟病,而出一张换一个名字的方式,也影响了品牌的效应,但不得不说,在那个缺少资源和平台的年代,“青山”还是给了很多乐队以亮相的机会,其中的有些录音虽然不怎么样,但作品本身还是非常有意思的。
再者就是一些游击型的“杂牌军”了,比如1994年沈黎晖用“风景科技”这个印刷厂名义搞的《摇滚’94》,就是很有代表的一张。而另一张我能想到比较高质量的,就是《阶段音乐特辑壹》。
这个《阶段音乐特辑壹》和很多中国的摇滚合辑一样,只有壹,然后就没有然后了。和“风景科技”比较类似的是,《阶段音乐特辑壹》同样由一家叫做“感知图文”的公司制作,听起来就是比较高端的文印店。所以,作为摇滚歌迷的你,以后请善待所有的文印店,天知道那些打印机里,未来会打出什么样名垂青史上的摇滚名作……
为了探究事实,我还特意去网上搜了一下相关的企业信息,发现“北京感知图文制作中心”,注册于1999年7月13日,但在2002年9月20日已经注销,当时的注册资金是三万元。考虑到《阶段音乐特辑壹》正好发行于2000年,所以之后之所以没了贰,也肯定是因为和公司关张有关。
就是不太清楚,为什么这个合辑,要以“阶段音乐”为名呢?
还有一个比较诡异的事情,是专辑内页里写的网络支持:WWW.BPIC.COM.CN(感知音乐网),如今打开却是泰达控股的渤海财险网页……
说回音乐本身,《阶段音乐特辑壹》其实是一张质量挺高的合辑,包括录音质量也比“青山”系要好太多。但可能“感知图文”并不是专业的音乐公司,所以当时在宣传上很欠缺,以至于很多甚至都不知道有这么一张合辑存在。
另外一点,这张合辑是由“中新音像”发行的,“中新音像”也是一家“擅长”发行绝版唱片的公司,几乎被这家公司发行过的国摇唱片,后来都成了收藏界的尖货,而这张《阶段音乐特辑壹》同样荣幸的名列“中新八宝”之一。
这张合辑其实有许多历史性的见证,见证了有些乐队在专辑空窗期的存在史,甚至很多作品,都没有出现在后来很多乐队的专辑里,这也算是一件怪事。
“轮回”乐队的《风的精灵》,就是乐队在“竹书房”和“领先文化”之间这段无合约期录制的作品,这个时期同时还有一首《春去春来》,后来又被台湾“骏麟实业”发行“轮回”首张专辑的海外版时,临时加了进去。
和初期的“轮回”乐队阵容相比,《风的精灵》和《春去春来》最大的区别,就是鼓手由冯军换成了尚巍。而和首张专辑的作品相比,《风的精灵》在音乐上没那么重,甚至音色上明朗了很多,作品内容也很正向,但这旋律是真好听,唱的也真是酣畅淋漓,这要是国内的晚会上都是这种励志歌,我是认的。
高旗&“超载”乐队的《每次都想拥抱你》,其实是高旗翻唱早年在“呼吸”乐队写的歌曲,我个人更喜欢这个版本,比卫华早年的摇滚唱法更感性,也更性感……
“爻释·子曰”乐队,其实就是秋野的“子曰”乐队。秋野的乐队,最早出现在《摇滚先锋》里时,叫的是“好兄弟”乐队,后来在“青山”的《’94中国之火壹》(CD版改名为《摇滚列车·中国原创音乐1》)里,则改名成了“周易”乐队。
之后,秋野又把乐队改名成了“子曰”乐队,并在1997年于“京文唱片”发了首张专辑。再之后,好像是因为合约纠纷问题,把乐队名字改成了“爻释·子曰”,除了这张合辑之外,之后2002年的第二张专辑,也是以这个乐队名发行唱片的。后来,在“爻释·子曰”乐队的《第二册》专辑里,也收录过这张合辑里的这首《没法儿说》,不过是重新录制作的版本。
“红与石”乐队,即后来“周先生”的前身,由周广斌和周凤岭组建,作品《No Way》和后来“周先生”乐队《梦里舞蹈的人》时期的作品很像,工业又迷幻,英式摇滚又带点电子元素。
李延亮的《深海美人鱼》,后来收在他个人的专辑《火星滑雪场》里,虽然是无词的吉他演奏曲,但节奏加主音的拼贴,一些音色的设计,以及抑扬的结构设计,让整首歌曲听起来还是超炫超爽的。
“铁风筝”乐队的《世纪末的拥抱》,后来也没收在两年后乐队的首张专辑里,但应该是和首专同一时期录制的作品,因为“铁风筝”的首专,本身也是拖延的产物。
“冷血动物”乐队的《就在这里》,和乐队的首张专辑算同一年发行,我有点不太清楚是乐队的专辑在先,还是这张合辑更早,但音乐风格肯定是同一时期的作品。老谢的旋律、包括吉他的Solo,是整的真好听啊。
“紫环”乐队的《天鹅之死》,后来收录在了他们唯一的一张专辑《海》里,那张专辑CD版本所用的黑胶大小的包装,在当时也算是开了国摇包装的先例了。乐队的主唱徐宁,此前也是“铁风筝”乐队的吉他手,而乐队的吉他手姚澜,后来则成了“二手玫瑰”乐队的吉他手。
“紫环”乐队给我的印象,就是作为一支金属根基的乐队,他们在编曲上有很多的想法,所以作品的结构张力是很强的。不过,乐队在音乐文本上还是比较弱,再加上徐宁虽高但薄的声线,也有点撑不起乐队作品的那种冲击力。
“妖”乐队的《穿脱》和周韧的《幻灭》,“妖”乐队也是方科主脑的乐队,他和周韧也是那个年代比较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小群体,他们两个人既分又合,游走于“锈铁”、“红烧肉”和“妖”等乐队之间,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出身,也让他们的作品往往充满超现实的美学色彩。
这两首作品,《穿脱》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段贝司,而《穿脱》的写法,也和周韧的《火星人》很像。《幻灭》则是周韧的电子乐作品,很梦幻迷离且未来的感觉。
“瘦人”乐队的《啊!朋友再见》虽然改编自前南斯拉夫电影《桥》的那首主题曲,但却又是一首很“瘦人”化的作品。
这首作品刚好介于1999年的《瘦人I》和2002年的《北京梦》之间,而“瘦人”乐队的两张专辑也很有意思,《瘦人I》是张亚东制作的,《北京梦》则是王迪制作的,前者用英式做金属的做法,我至今都觉得有点诡异。而后者则更突出的是原味,所以音乐的Live感更强烈,其实也更接近当时“瘦人”的音乐风格和气质。
这首《啊!朋友再见》,其实是挺“瘦人”的,很多旋律及唱法,都可以在“瘦人”乐队的前两张专辑感知到,符宁的吉他设计非常带感,可重可轻甚至还有异域元素。可惜这首作品,后来并没被收录到《北京梦》里当成Bonus Track。
“中新八宝”,你拥有几宝?
END
有人说Roger Waters要上央视春晚?换一个角度阅读理解……
温馨提示
如果你喜欢本文,请分享到朋友圈;如果你希望转载,请联系后台开通白名单;如果想要获得更多信息,请关注我
文字排版:其修遠工作室Long-Term Studio